其實一直以來,許多人都問過我為什麼台灣沒有長鼻子的重型尖頭卡車,又為什麼北美的平頭卡車COE( Cab Over Engine )那麼少,當然還有....老柯博文平頭卡車到底是啥品牌啥車型,為什麼後來柯博文要變成尖鼻子...之類的問題,其實,一切都是地方文化、地理特色與法規差異衍伸出的各地文化,詳細的實際原因有很多說法,不過大部分的紀錄都指向1970年代北美運輸法規的大更動。
還記得汽車總動員裡的經典對話:I'm no MACK, I'm Peterbilt嗎?圖中就是對話中的主角Peterbilt 362車系(Peterbilt車系中尾數是2的通常是COE車型),這也是啊芊看過最漂亮的COE車頭。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TCutBM
因法規而生
也許是為了安全、又或是為了方便,1970年代的美國DOT(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)針對拖掛多節車廂的Road Train拖車以及超長物品運輸的Oversize Load,定下了嚴格的車輛總長限制,因此為了能掛載足量的貨物以達過往運輸公司的營運利潤,美國卡車品牌各自開發出各種沒有鼻子、引擎在駕駛座下方的COE( Cab Over Engine )車型,就英文的字面解讀應該很清楚,就是駕駛座在引擎前面的前懸式駕駛艙設定啦~如此比一般尖頭車高的駕駛坐姿、靈活短軸距的前懸設定,一來符合政府法規,二來省下許多停車場空間,的確在剛推出時吸引到不少運輸公司的注意力,並大量購買COE車頭。
北美拖車Road Train的極致,雙53呎貨櫃,當然路更平更廣大的澳洲有更誇張的配置,現在就先當作阿芊未來取材的目標吧。
圖片連結:https://www.flickr.com/gp/136116026@N07/B32tj4
https://flic.kr/p/UBLoNJ
然而....東西好不好用,從市場普及率以及後續發展即可看出端倪,由於座艙在引擎正上方,車內的震動以及冷氣難以鎮壓的車室溫度(冬天現成暖氣好棒棒),成了長途駕駛最討厭的工作環境,加上屁股坐在前輪軸的上方,所有路面震動、坑洞跳躍感更直接的傳送到駕駛們的屁股下,長時間駕駛極度消耗體力,而少了大鼻子在前面做屏障,許多習慣開尖頭車的老司機甚至會因為沒有安全感、無法克服擋風玻璃前就是前車屁股等因素,拒絕駕駛COE車頭,再加上引擎維修時必須把車頭掀起,車內物品在每次修完車、做完Pretrip行前檢查後都散落一地等不便因素,隨著長度法規的限制放寬,COE車頭的數量也越來越少,甚至到後來完全消失,直至今日,除了澳洲仍然持續生產的Freigtliner Argosy(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變形金剛蓋威龍)之外,北美大陸上已完全沒有美系車廠繼續生產COE車頭(現在有與歐系、日系品牌聯名的掛牌車款),因此去美國玩的朋友們,若有機會在高速公路上看到舊型COE車頭,可千萬別忘了拍照留念,因為那真的已經是逐漸消失的美國公路異種文化遺產。
退休後成為貨櫃教堂一部分的FORD L9000 COE,這是阿芊在北美看到的第一輛COE貨車,位於華盛頓州出加拿大後i90公路上第一家TA Truckstop裏頭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ErTTWd
1970年代末期,International Harvester( IH ) Transtar 4070雙軸車頭,靜靜地睡在阿芊送貨的農場裡 PS: IH為International的前身。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FpBhSH
COE新生態
話雖如此,難道COE車頭就這樣從北美大陸消失了嗎?其實不然,有些在1970年代出師的司機,尤其是Road Train、Oversize Load駕駛,至今依然喜愛駕駛COE車頭,加上COE車頭操駕靈活的特性,如電影拍攝小組、Local快遞送貨員等須面對爛腳路的司機,還是會選擇COE做為平日的工作夥伴,而隨著日歐系貨車的引入,省油、輕巧的車輛特性,也逐漸在北美市區日漸稱霸,因此若是在北美街道上看到Hino 300、掛著GMC標誌的Isuzu五噸車、掛著Peterbilt的DAF或是掛著Freightliner車標的Canter可千萬別感到意外,因為...日歐小車設計的好,北美Local司機超明瞭啊XD;
藏在溫哥華市區窄巷內的Kenworth K100電影保母車,如果你看過卡通版的初代柯博文的話,你絕對能認得那像墓碑一般對稱造型的水箱罩。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JwH859
作為電影道具聯結車的GMC Astro 95,從外觀看來,後面的尾車似乎可以進行屋頂舉升,應該是演員的行動休息區。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MqfnWU
長途駕駛不方便,作為短途用總可以了吧?COE垃圾車在街道間穿梭可輕鬆得緊~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MxNXyP
不知為何,日系輕型卡車在北美也有一群簇擁者,甚至有人引進右駕的Mitsubshi Canter 4WD做收藏。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DqVcdF
VOLVO FH在台灣似乎稀鬆平常,在北美街道上卻是非常稀有,拍這張照片前才在跟老闆討論到有沒有可能在北美引進歐洲車頭,沒想到下一秒就看到他從我眼前開過。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UNujB7
雖然阿芊自己本身是大鼻子卡車的死忠粉絲,不過每次看到COE車頭,還是會忍不住想靠近多看兩眼,不為什麼,就因為那平板樸實的大臉,寫滿了時代的滄桑以及迷人的歷史。
美系卡車公司中COE車型的最後淨土-Freightliner Argosy,圖為停產前倒數第二款車型。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FpACsr
Freightliner Argosy的老前輩,Freightliner COE,沒錯....他們連取名字的心力都省了,這也是老COE殘存最多的車款
圖片連結:https://www.flickr.com/gp/136116026@N07/m0S49b
Argosy家族的最後一位成員,電影變形金剛中最後出現的蓋威龍,就是他的概念眼身款,由於在北美“非常難”看到,遠遠看到水箱罩造型奇特,阿芊就趕快舉起手機拍照了,畫面不清楚沒關係,至少留下我最想要的紀錄。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UBLp31
其實....我們也有!
最後,再來談談為什麼台灣很少看到美系長鼻子車頭,首先,沒有品牌總代理這個關鍵角色佔了最主要原因(以前的萬國垃圾車、掃街車與軍車似乎是政府公家單位引入的,這部分台灣歷史還有請專家解答),加上台灣地狹人稠的地理環境,這些車寬兩米六、軸距比日、歐系車款長的重卡,在台灣駕駛可說如邀請巨石強森到哈比人山洞裡喝茶一般難受,因此與北美路寬道平油門踩到底的環境不同,COE車頭在台灣反而有如魚得水之勢,毫無疑問成為運輸業的中流砥柱,不過可千萬別以為台灣沒引進過美系重卡,文末阿芊會補上大都會客運車場內還在服役的International 9600重型救援車的照片,如果有經過的同好可別忘了跟車場內的老傢伙Say hi喔~
感謝台灣巴士協會的邀約,讓阿芊得以目睹還在台灣服役的International 9600 Transtar救援車,祝老傢伙長命百歲,繼續在台灣奔跑(雖然我強烈懷疑他的上水箱罩裝反了...)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R88E9t
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熟悉的臉龐,當然要記錄一下囉!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UNueu3
文末附上溫哥華本拿比駐車場內的一角,這個結合了許多運輸公司的停車場裡,停滿了許多少見的歷史痕跡,真希望那時候有時間能在裡頭好好拍個夠啊!
圖片連結:https://flic.kr/p/LUMo3Y
留言列表